2024年11月4日上午,鸿利线路检测官网入口(中国)助理教授黄依梵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高校教师科研风险偏好的形成机制——基于学术职业压力视角的分析》的学术报告,近百名师生现场参加。
本次例会报告为黄依梵老师最新研究成果,她指出,学术研究作为一项突破已知、探索未知并求得新知的科研活动,往往需要“敢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的职业信念与冒险精神,但我国高校学术生态中,考核机制层出不穷,竞争难度与日俱增,选择确保职业安全的常规性研究逐渐成为不少教师的无奈之举,突破性创新和颠覆性成果的诞生之路可能变得愈加艰难。由此,她抛出两个关键问题:教师的科研风险偏好是否会被学术职业压力完全吞噬?组织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
紧接着,黄老师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视角介绍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已有发现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进行研究设计,从评价逻辑、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目的、评价结果等维度勾勒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压力,将学术职业压力划分为竞标型压力与达标型压力,探讨二元学术压力对教师科研风险偏好的形塑作用以及组织支持对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
黄老师基于全国教师调查数据的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学术职业压力对教师风险偏好有着“双刃剑”效应,竞标型压力存在抑制效应,达标型压力具有促进效应,且竞标型压力的抑制效应高于达标型压力的促进效应。第二,组织支持在二元学术职业压力与教师风险偏好之间的调节作用具有差异性。最后,黄老师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三项针对性建议:第一,设定“筛选导向”的聘用标准,从引才方面保障学术队伍的纯洁性;第二,制定“发展取向”的评价制度,从育才方面保护学术职业的纯粹性;第三,构建“多元主义”的支持路径,从用才方面保证学术志趣的持续性。
黄依梵老师的报告引发在场师生对于高校教师风险偏好和学术职业压力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在讨论互动环节,师生就隐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高校教师的学术竞标型压力的影响作用及回归模型解释率等问题展开交流,对该研究议题形成了更为全面立体的认识。
图:苏莹莹
文:黄诗茹